PPP模式,简单来说,是指政府与建筑企业之间,以特许经营为基础形成的一种伙伴式合作关系。该模式是现代建筑业中新型的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它打破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本结构单一的局面,亦给政府及建筑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在该种模式给建筑行业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给建筑企业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及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PPP模式下建筑企业的发展机遇
1.PPP模式为建筑企业拓展了生存和发展空间。
PPP模式使建筑企业可以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展拳脚。建筑企业拥有了九州体育·(中国)手机网页版的投资项目,可以在更广的投资对象范围内进行业务经营。由于此前基础设施建设是由政府占据主导位置,建筑企业只是施工环节的执行者,但PPP模式让企业得以在这个领域投资管理,极大程度上拓展了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
2.PPP模式为建筑企业拓展了利润空间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建筑企业以投资驱动利润增长的模式已发生了显著改变。房地产项目数量减少,建筑企业获取项目越来越难,产值、利润全面下滑。而在PPP模式下,建筑企业的盈利点将向上下游延伸,由单一的建设施工盈利扩展为投融资、设计、采购、运营等全链条盈利。建筑企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人,与政府共同分享收益,在利益分红中的比例大大提高。
3.PPP模式为建筑企业提供转型升级机遇
PPP模式的大规模推广,把原来将一个工程项目分割为几个部分的情况还原为一个全生命周期项目,为建筑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明确方向——由单一的设计、施工、监理向综合运营一体化方向发展。在PPP模式中,建筑企业作为社会资本方要全程参与项目规划、设计、投融资、施工建设、运营养护或移交等生命周期管理,这将全面调动企业的综合运营能力,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创造良好条件。
二、PPP模式下建筑企业面临的风险
1.法律制度不健全的制度风险
自从PPP模式在我国逐渐得以推广和应用后,我国出台了系列政策加以支持,但是这些政策中有部分内容与现实具体情况存在明显落差而难以施行。作为PPP基本法的《特许经营法》立法已经经历了几年的起草和商榷时间,但是仍然没能尘埃落定。就发改委和财政部出台的PPP政策也存在冲突的地方。
2.缺乏协调机制和完善的合同体系
虽然PPP模式似乎在近年开始加速发展,然而,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仍多数处于观望状态,金融机构热情不足,项目签约落地的规模有限。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公共利益和企业效益之间经常产生矛盾,尤其项目前期对风险预测不足,项目生命周期运作过程不充分透明,政府和社会资本均缺乏契约精神,导致违约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发生违约情形后,缺乏有效地协调机制和完善的合同体系来解决发生的纠纷,最终导致合作的“流产”
3.决策失误引发的风险
由于某些建筑企业在投资时,盲目选择方案,只是把PPP模式当作融资的工具,而不是以提升项目的运作效率和工程质量、为社会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为最终目标。这些不良因素的存在,都可能导致决策失误,项目经营不善,从而影响良好的利润回报。
三、建筑企业在PPP模式下的风险防范
1.防范企业融资风险
PPP模式归根结底也是经济体系中融资行为的一种,建筑企业在进行融资之前,要充分进行科学规划,选择对自身最有力、合理合法的渠道,进而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同时,要合理确定短长期融资比例、自有资金与负债比例,将负债范围有效地控制在偿债能力之内。
2.吃透政策法规,提高团队管理及运营能力
PPP模式项目运行的周期比较长且涉及问题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普通建设工程项目。这就需要建筑企业统筹谋划,组建行业领域一流的专家团队,吸引业务板块一流的运营、管理人才,打造具有丰富现场运行组织管理经验的生产、项目日常运营管理的人才队伍,进而在PPP模式下,为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3.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和合同体系
完善的协调机制能够有效地将政府与建筑单位矛盾化解,而不至于项目在建设、运营过程中因各方的分歧而引发纠纷,最终导致合作不能开展。完善的合同体系可以在合作过程中将各方的权利义务尽可能地加以明确,即便发生争议,也可以通过合同条款来确定各方责任,从而减少因各方权利义务不明而出现责任推诿的现象。所以,在施工企业内部组建法律、财务、税务等专业的团队,形成完善的协调机制和合同体系,将是推动PPP模式健康发展、维护建筑企业自身权利的有力保障。
四、结束语
PPP模式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是机遇,亦是挑战。建筑企业作为建筑行业的主力军,应当尽早顺应PPP模式的发展潮流,积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自身资源整合能力,改变单一施工盈利模式,打造技术与管理核心竞争力,从而使自身在建筑行业变革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